明天就是清明节,千万别纠结是持股过节,还是持币过节,因为上行趋势已定,接下来都可能出现正向催化,没有筹码在手里节后或要望市兴叹。
底部的优质筹码一定要紧紧握住,不要轻易交出去,未来中国最有价值的资产,大概率都在股市,尤其是有业绩有前景的龙头,包括指数。
说到指数,不少散户认为,选取指数,就是寻找涨幅最大的指数,这是片面的。
由于指数的构建目标不同,在阶段时间内,指数的表现会有差别,当前市场环境下表现较好的指数,并不一定适合未来的市场环境,周期波动是常态。
盲目追求阶段高收益率,往往是吃亏的开始,均衡配置才能从容应对波澜诡谲的市场。
比如上证50、中证100,自由流通市值均值超1000亿,是超大盘代表,而沪深300、深证100自由流通市值均值超500亿,是大盘代表指数标杆。
另外是中证500,自由流通市值均值不到130亿,属于中盘代表指数,而创业板指、科创50,他们自由流通市值均值接近中证500,名字看似大盘,实则中盘而已。
中证1000自由流通市值均值约60亿,是小盘代表指数,中证2000的自由流通市值均值约24亿,是微盘代表指数。
中证100、沪深300、中证500、中证1000、中证2000的格局非常清晰,基于编制规则与市值规模要求,它们能各自代表特定规模成分股之表现。
我们在搭建指数基金池时,可以以此为依据,形成持仓标的的“弱关联”。
从市值规模来看,创业板、科创板的主要成分股,大部分属于“中盘股”,在叠加中盘、成长、行业聚集的特性后,我们也就能理解这类指数的高波动性了。
创业板指、科创50被我们赋予较高期望,但对比沪深300、中证500等核心宽基指数,其代表性、稳定性、普遍性还有一定的差距。
从编制上,可以区别不同宽基的市值差距,核心指数存在明显的互斥关系,沪深300取了全市场TOP1-300,中证500则选取了301-800,后续以此类推。
上证50、深证100是单市场指数,不包含创业板和科创板标的,泾渭分明,中证100、沪深300、中证500为大中盘指数,主要成分股均集中于主板(占比高于80%),包含的创业板、科创板成分股较少。
中证500、中证1000、中证2000,随着市值规模降低,指数成分股中双创含量增加,中证500含双创20%,中证1000含双创30%,中证2000含双创合计接近40%。
随着指数平均规模降低,指数中深市占比在逐步提升,中证500正好是两市最均衡的指数,而代表微盘指数的中证2000,接近2/3的权重来自深市,这正好跟沪深300形成鲜明对比。
从行业分布看,上证50、沪深300比较接近,前三均为食品饮料、银行和非银金融。
中证100和深证100,一个基于编制规则(行业分布均衡),一个基于深市(金融企业较少),使得成份股在行业分布上更为均衡,且银行、非银金融行业占比较低。
中证500、中证1000也比较相似,医药生物、电子、电力设备占比前三;中证2000以机械设备为第一,为9大指数的独角戏;创业板指主要集中于电力设备、医药生物和电子,尤其电力设备占比高达34%;科创50中的电子行业占比高达51.82%,妥妥的行业增强指数,广受电子行业影响。
一般来说,核心宽基前5行业占比在40-60%,但创业板指与科创50分别高达75.98%与89.41%,其行业倾向明显,结合其个股规模均值较小,这几个指数波动相对更大,需要注意。
从行业权重看,电力设备除了中证2000,其余多个指数均在前五,部分指数权重很高,可以说目前宽基指数均受电力设备行业影响。
同为当红行业的电子,除了上证50,其余8个指数均在前五,科创50尤甚。
行业中的翘楚医药生物,个股大中小市值均有,因此各大指数均有重要占比。
而食品饮料、银行、非银金融,由于受限个股规模,主要集中于中大盘指数,以上证50为核心代表。
各个宽基指数之间的区别,主要包含市值分布、指数定位、编制重点、市场与板块分布、行业权重分布等几个要素,能指导基民更合理搭配指数标的,让持有标的之间形成互补,减少共振,降低整体的持仓波动。
本文仅为个人观点记录,并非投资的依据及建议,据此买卖风险自负。投资有风险,交易需谨慎。